返回

夏季飲食 4款解暑妙方助你輕松度夏!

來自互聯網@佚名分享

中暑,俗稱發痧,是炎夏易發的疾病。中暑原因很多,如夏季氣溫高,空氣濕度大,汗蒸發難,體內熱量積蓄多等。中暑會有頭痛、惡心、呼吸困難、昏迷,嚴重危害身體健康。本期,特請專家爲大家介紹一系列解暑妙方。

夏季飲食 4款解暑妙方助你輕松度夏!

養陰清熱白茅根

具體做法:白茅根5克,菊花2克,烏梅3克。將3味藥放入杯中,加350~450毫升開水,加蓋悶泡30分鍾。代茶飲。此方清熱生津,適合高溫、高熱環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。

點評:中暑症狀表現爲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四肢無力、頭昏眼花、胸悶、惡心嘔吐、體溫升高。

此方中白茅根味甘,入肺、胃、膀胱經,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“白茅根,甘能除伏熱,利小便。”因其性寒而不傷脾胃,利水而不傷陰津的特性,成爲民間用于防暑、生津止渴的常用藥物之一。暑爲夏季的主氣,爲火熱之氣所化,中醫認爲火性炎上,上火之人總會出現頭暈、眼花、耳鳴等症狀,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對菊花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,“性甘、味寒,具有散風熱、平肝明目之功效。”菊花不僅清熱解毒,對于上班族,長時間用電腦者,也可起到清肝明目,抗輻射的作用。

中醫認爲暑爲陽邪,其性升散,容易耗氣傷津。因爲夏天溫度較高,人們的毛孔處于舒張狀態,人體津液很容易通過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,此時養陰生津尤爲重要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梅實采半黃者,以煙熏爲之烏梅。”烏梅酸、澀,平。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,有生津止渴,澀腸止瀉之功效。

白茅根、菊花、烏梅三藥合用代茶飲,不僅可以清熱解毒,還可去燥降火,酸甜爽口,爲夏日祛暑之良方。

健脾和胃用藿香

具體做法:藿香3克,生麥芽6克,生姜3克,大棗1個掰開。生姜洗淨切片,與其他3味藥共放杯中,加350~450毫升開水,加蓋悶泡30分鍾,代茶飲。適用于空調環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,以及貪涼、飲冷過度的人。

點評:夏季,人們常用各種冰鎮食品消暑,且長時間呆在空調環境下,因此,常會出現頭暈、打噴嚏、流鼻涕等症狀。

防暑和胃飲中,藿香性味辛,微溫,入肺、脾、胃經。《本草圖經》中提到:“治脾胃吐逆,爲最要之藥。”生麥芽可行氣消食,健脾開胃,用于治療寒濕困脾所致的飲食不振,脘腹脹痛。

民間有“朝含三片姜,不用開藥方”的說法。生姜性溫,能有效治療因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痛、嘔吐。五味中,生姜味辛,辛主散,故能發汗,祛風散寒。吃姜後,會有發熱的感覺,這是因爲生姜能加快血液流動,排汗的同時,帶走體內寒氣和毒素。大棗性溫,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就已將大棗列爲上品,認爲它具有補氣健脾之功效。

消暑解渴綠豆

具體做法:綠豆30克,蘆根10克,白茅根10克,將蘆根、白茅根用紗布包好,加水適量與綠豆同煮至熟,去藥包。冷、熱飲均可。

點評:在酷熱難耐的夏天,人們都知道喝綠豆湯以清熱解暑。民間廣爲流傳“夏天一碗綠豆湯,解毒去暑賽仙方”這一健康諺語。《本草綱目》是這樣記載綠豆的:用綠豆煮食,可消腫下氣、清熱解毒、消暑解渴、調和五髒、安精神、補元氣。綠豆性味甘寒,歸心、胃經,具有消暑利尿的作用,故爲夏季補心安神、清熱解毒之佳品。蘆根,有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,除煩,止嘔,利尿的作用,常用于熱病煩渴,胃熱嘔哕。與蘆根、白茅根合用,共奏生津止渴,祛暑利濕之功效。

不過應注意,綠豆屬于寒涼之品,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請勿過量飲用,否則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,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。

涼血解毒馬齒苋

具體做法:鮮馬齒苋、鮮魚腥草、鮮穿心蓮、鮮紫背天葵、鮮蘇葉、鮮薄荷、鮮荊芥等任選一種,洗淨,開水焯後,涼拌食用。

點評:鮮馬齒苋、鮮魚腥草、鮮穿心蓮等食物既是中藥,又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但作用各有側重。馬齒苋在民間被稱爲“長壽菜”,中醫認爲其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作用,對于預防腸道傳染病效果尤其好。

“魚腥草”又叫折耳根,屬于藥食同源的一種中藥,是清肺最好的野菜,特別是在夏天清肺熱、化痰濕的效果很好。

穿心蓮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,夏天吃可以有效的避免中暑。

鮮蘇葉味辛,微溫,在《本草圖經》中記載:通心經,益脾胃。《本草彙言》中也有記載,同木瓜一起食用,有散濕解暑的功效。

鮮薄荷味辛,性涼,有疏散風熱、清利頭目的作用。荊芥原名“假蘇”,性溫,無毒,是發汗解熱藥,是中醫常用藥草之一。

重要提示:

本文來自網友分享,我們無法對內容的真實性/準確性進行判斷,有關醫學、養生方面的內容請讀者小心甄別。如果有健康、疾病方面的問題,請去正規醫院就診並聽從醫生醫囑,千萬不要胡亂吃東西。珍愛生命,科學養生。

相關標簽:夏季

做菜菜家常菜譜來自網友免費分享,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將圖片、菜譜烹飪製作流程等作商業用途;如圖片或文字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點這裏告知我們,我們核實後將刪除侵權內容。

©做菜菜菜譜 ZuoCaiC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