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吃完棗,含10分鍾棗核

來自互聯網@佚名分享

吃完棗,含10分鍾棗核

吃完棗,含10分鍾棗核

又到了大棗成熟的季節,具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作用的大棗成了餐桌上的“常客”。然而一般朋友們在吃棗時,吃完棗肉後立即把棗核吐出,有的朋友幹脆直接購買無核棗。這種吃法僅僅發揮了棗肉的補益功能,卻未能利用棗核的“生津”功能。

早在400多年前,李時珍就倡導“常含棗核令口行津液,咽之佳”的養生方法。實踐證明吃完棗後將棗核含在嘴裏,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。現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種酶類,具有幫助消化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。吞津咽液是曆代養生家推崇的養生方法,堅持練習,可以緩解口幹口渴、皮膚幹燥、便秘等症狀,還能起到養顔的作用。對于脾胃虛弱的老年朋友來說,可潤澤胃腸,促進消化。

隨著秋季的到來,人們很易受到秋燥困擾,表現出口幹、便秘、鼻子出血等秋燥的症狀,堅持吞津咽液養生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秋燥帶來的種種不適。

所以,吃完棗肉後,別急著吐核,將棗核含在嘴裏10—15分鍾,用舌尖不斷地翻動,待口中的津液較多時,徐徐咽下,然後再重複上述動作,注意切勿連同棗核一起吞下。兒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礙的人不宜采用此法。民間有“棗益脾而損齒”的說法,棗糖分含量較高,不利于牙齒的健康,因此,有齲齒的患者不宜長時間含棗核,即使是牙齒健康的人,含棗核後應及時漱口,方便時,最好能刷牙。

重要提示:

本文來自網友分享,我們無法對內容的真實性/準確性進行判斷,有關醫學、養生方面的內容請讀者小心甄別。如果有健康、疾病方面的問題,請去正規醫院就診並聽從醫生醫囑,千萬不要胡亂吃東西。珍愛生命,科學養生。

做菜菜家常菜譜來自網友免費分享,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將圖片、菜譜烹飪製作流程等作商業用途;如圖片或文字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點這裏告知我們,我們核實後將刪除侵權內容。

©做菜菜菜譜 ZuoCaiC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