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經常腹瀉的小兒多是營養不良

來自互聯網@佚名分享

經常腹瀉的小兒多是營養不良

經常腹瀉的小兒多是營養不良

腹瀉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,據臨床上相關統計資料顯示,經常腹瀉的兒童中,營養不良的患兒所占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。

研究發現,營養不良會導致患兒消化道形態和功能改變,消化酶活性降低甚至分泌不足,稍不注意就會引發腹瀉甚至遷延不愈。而慢性或遷延性腹瀉引起的消化道功能紊亂,往往又是營養不良的主要誘因。腹瀉患兒由于腸蠕動亢進和食物消化功能受影響,水和無機鹽以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受影響,容易出現營養不良。可以說,小兒營養不良和腹瀉兩者互爲因果,往往造成惡性循環,小兒腹瀉遷延不愈,營養攝入嚴重不足,出現發育遲緩、佝偻病等嚴重後果。

具體來講,對于營養不良引起的小兒慢性腹瀉,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:

一·消化道形態和功能改變:患兒長期營養不良時,全身多數器官都會發生形態和功能的改變,單在消化道可見胃粘膜萎縮、胃液酸度降低,這種改變可使胃殺菌及屏障作用明顯降低,消化道中的細菌和酵母菌大量繁殖;胰腺分泌的酶活力低于正常,如脂肪酶、胰蛋白酶、糜蛋白酶和澱粉酶均有減少;十二指腸、空腸粘膜變薄,刷狀緣變淺,上皮細胞由柱狀變爲立方形,營養不良伴有腹瀉者,這種改變往往不易恢複。

二·免疫和防禦功能降低:營養不良削弱了患兒機體免疫和防禦功能,在胃腸道可見胃、小腸粘膜萎縮、胃酸過低等,使消化道的屏障功能降低,而容易引起腹瀉;分泌型iga降低,局部免疫功能減弱,使胃腸道容易發生感染,是造成慢性腹瀉的另一原因小腸內。

三·菌群失調的影響:嚴重營養不良的患兒,十二指腸中有厭氧菌和酵母菌的過度繁殖。腹瀉時,小腸上段所有細菌都顯著增多,並由于大量細菌對膽酸的脫結合作用而使遊離膽酸的濃度大爲增高。高濃度遊離膽酸有損害小腸細胞的作用,以致營養不良和腹瀉患兒易于發生腸道細胞形態與功能的紊亂。

四·營養物質吸收障礙:營養不良容易合並小腸吸收不良症的出現。因爲胃腸道粘膜萎縮,可導致各種雙糖酶減少和引起雙糖酶缺乏症而引起腹瀉。

也就是說,營養不良患兒由于消化道粘膜萎縮、消化酶活力降低、機體防禦功能降低、小腸細菌過度繁殖等因素導致腹瀉反複發作。所以,營養不良的嬰幼兒經常反複出現腹瀉症狀,亦即慢性或遷延性腹瀉。

重要提示:

本文來自網友分享,我們無法對內容的真實性/準確性進行判斷,有關醫學、養生方面的內容請讀者小心甄別。如果有健康、疾病方面的問題,請去正規醫院就診並聽從醫生醫囑,千萬不要胡亂吃東西。珍愛生命,科學養生。

相關標簽:腹瀉小兒

做菜菜家常菜譜來自網友免費分享,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將圖片、菜譜烹飪製作流程等作商業用途;如圖片或文字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點這裏告知我們,我們核實後將刪除侵權內容。

©做菜菜菜譜 ZuoCaiC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