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冬季進補就要“吃骨補骨”

來自互聯網@佚名分享

近年來骨質疏松已躍居常見病、多發病的第七位。絕經後婦女50%以上、老年男性20%以上患有骨質疏松。所以,任何人都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。那麼,“補骨”到底應該補些什麼呢,“吃骨補骨”能管用嗎?其中的學問可多著呢。

冬季進補就要“吃骨補骨”

要想知道該補什麼,首先要明白,骨骼到底缺什麼。從西醫角度來說,骨質疏松是由鈣質流失引起的,因此“補骨”就是補充鈣以及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、維生素c、雌激素等。但在中醫裏,情況卻複雜了很多,骨骼健康與否往往跟各個髒器的健康息息相關。2000多年前的中醫名著《黃帝內經》就說過:“腎氣熱,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爲骨痿”。這裏提到的“骨枯”與現代醫學的腰背疼痛、身材縮短、駝背、骨折等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。因此,中醫認爲導致骨質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。腎“主骨生髓”,腎虛則不能滋養骨骼,會導致骨骼脆弱無力。也就是說,骨骼健康和“腎”是息息相關的,“補骨”先要養好腎。

此外,脾虛會影響胃腸對鈣、磷微量元素,蛋白質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吸收。而氣滯血淤則是其促發因素,血淤痹阻脈絡,氣血津液不能養筋骨。這就告訴我們,如果血液運行不暢,也會使營養成分無法被及時運送到骨骼中。中國有句古話說,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”,在骨骼健康中也是這樣的意思,所以,養血和健脾也是“補骨”的前提。

因此,調理骨質疏松應重在“補其不足”,其中補陽藥以補腎的爲主,補血藥以補血養脾爲主,補氣藥以健脾益氣爲主。由此推出目前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的用藥規律:一是以補腎健脾益氣方藥爲基本藥物組成。常用的中藥有熟地、當歸黃芪枸杞子、鹿角膠、龜板、黨參、白芍、菟絲子、山藥杜仲、女貞子等。二是以活血祛淤藥爲主配伍藥物。活血祛淤藥是除補虛藥以外用得最多的一類中藥。常用的藥物有牛膝、丹參、川芎、延胡索、桃仁、穿山甲、雞血藤等。

除此之外,一些影響補骨功效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應多加留意。如避免食用過量的茶、咖啡等刺激性的東西;冬季也盡量少喝酒,以免降低身體的抵抗力;不要將含草酸多的食物(如菠菜苋菜莴筍)和魚湯、骨頭湯等高鈣食物一起食用,以免草酸和鈣結合成草酸鈣而影響鈣的吸收;少食油膩煎炸之物,也可以保證進補功效。

重要提示:

本文來自網友分享,我們無法對內容的真實性/準確性進行判斷,有關醫學、養生方面的內容請讀者小心甄別。如果有健康、疾病方面的問題,請去正規醫院就診並聽從醫生醫囑,千萬不要胡亂吃東西。珍愛生命,科學養生。

相關標簽:冬季

做菜菜家常菜譜來自網友免費分享,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將圖片、菜譜烹飪製作流程等作商業用途;如圖片或文字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點這裏告知我們,我們核實後將刪除侵權內容。

©做菜菜菜譜 ZuoCaiC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