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4個祛濕開關 濕氣全消疾病跑光

來自互聯網@佚名分享

爲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疑難雜症久治不愈?還有慢性病糾纏不清?因爲體內有濕氣!4個祛濕開關+1個食方,濕氣全消,疾病跑光。

4個祛濕開關 濕氣全消疾病跑光

中醫認爲,在致病的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這“六淫邪氣”中,濕氣爲首,是很多現代病的源頭和幫凶。

濕氣與體外的邪氣“裏應外合”,遇熱成爲濕熱,遇風成爲風濕,遇暑成爲暑濕,遇寒則成爲寒濕,爲什麼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令人難受?就是因爲南方濕邪嚴重!西南一帶人喜歡辛辣味也是用來化解濕氣!

濕邪不祛,吃再多的補品、藥品都不管用,只有濕邪少了,疾病才會遠離。如何對付濕邪,祛除濕邪呢?

4個“祛濕開關”

中醫認爲,健脾濕自化,所以祛濕重在健脾,而我們人體經絡就是最好的藥,可以通過按摩健脾穴位來打開祛濕“開關”。

中脘穴:利濕健脾開關

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

取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肚臍上4寸。

方法: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,順時針揉按2-5分鍾。

功效: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。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、運化失調,均可取中脘爲主進行調治。

足三裏穴:調脾化濕開關

調理脾胃、疏風化濕、扶正祛邪

取穴:足陽明胃經合穴,乃保健要穴,位于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緣1橫指。

方法: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-8分鍾,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。

功效:足三裏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,除具有調理脾胃、疏風化濕功能,還能補中益氣、扶正祛邪,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。

豐隆穴:祛濕化痰開關

調脾胃氣機

取穴:足陽明胃經絡穴,位于小腿前外側、外踝尖上8寸,距胫骨前緣二橫指。

方法: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鍾,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鍾。

功效:對脾胃兩大髒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,是除濕祛痰的主要穴位,並有調和、胃氣、補益氣血、醒腦安神等功效。

曲池穴:泄濕排熱開關

清熱利濕、調大腸氣血

取穴:手陽明大腸經合穴,完全屈肘時,位于肘橫紋外側端處。

方法: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-5分鍾,亦可用四指並攏,拍打此穴,以局部皮膚微紅爲度。

功效: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地,此穴爲手陽明大腸經合穴,可以清利濕熱,調理大腸氣血,對“濕熱”引起的荨麻疹、急性胃腸炎效果很好。

1個排濕食方:赤小豆薏仁茶

清熱利濕、調大腸氣血

原料:赤小豆5克、薏米仁5克、芡實5克、馬齒苋1克、淡竹葉1克、槐米1克、綠茶1克。

做法:將炒至發黃的薏米仁,以及赤小豆、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,放入電飯鍋加水,按煮粥鍵(用鍋的話就煮兩小時);煮好後,將淡竹葉、馬齒苋、槐米、綠茶用紗布包好,投入電飯鍋,再煮半小時即可。代茶飲即可,一日可多次。

功效:赤小豆、薏米仁都是祛濕消腫利尿的食材,芡實健脾固腎,馬齒苋等主要針對濕氣重引起的長痘、口幹口苦進行調理。

赤小豆薏仁茶的方子已流傳很久,尤其兩廣地帶濕氣嚴重的地區,幾乎都知道喝赤小豆薏仁茶來祛濕。

養生君溫馨提示:赤小豆又名紅飯豆,是一種外形似黃豆的紅色豆類食物,切忌與紅豆相混,具有補心養血,利水消腫、健胃消脂的功效,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,非薏仁和赤小豆莫屬。

濕邪不只存在于病人體內,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”潛伏“,怎麼能判斷和辨別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?濕氣重不重呢?

“6看”辨濕氣

一看形體

中醫望診中有“肥人多痰濕,瘦人多虛火”,偏胖者多爲陽虛、痰濕體質。

二看舌苔

“舌爲心之苗,又爲脾之外候”,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,濕熱者常見舌苔黃膩,寒濕者舌苔白厚,滑而濕潤。

三看起床狀態

有些人早上起床後,會覺得很困、頭沈,像有什麼東西裹著,讓人打不起精神,而且痰多,即說明體內濕氣較重。

四看食欲

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,而且什麼也不想吃,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,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,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,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。

五看大便

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、圓柱體、很通暢的,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幹淨。一旦發現大便稀薄、黏膩、不成形,且容易粘在便池難以沖走,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,就可能是有內濕。

六看耳與發

耳朵裏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證候明顯。此外,如果毛發容易油膩出油,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,有下眼袋,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。

重要提示:

本文來自網友分享,我們無法對內容的真實性/準確性進行判斷,有關醫學、養生方面的內容請讀者小心甄別。如果有健康、疾病方面的問題,請去正規醫院就診並聽從醫生醫囑,千萬不要胡亂吃東西。珍愛生命,科學養生。

相關標簽:祛濕

做菜菜家常菜譜來自網友免費分享,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將圖片、菜譜烹飪製作流程等作商業用途;如圖片或文字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點這裏告知我們,我們核實後將刪除侵權內容。

©做菜菜菜譜 ZuoCaiC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