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立冬養生4大重點 進補加健脾

來自互聯網@佚名分享

立冬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,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。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說:“立,建始也”,又說:“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。”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,收藏入庫,動物也已藏起來准備冬眠。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,也表示冬季開始,萬物收藏,歸避寒冷的意思。

立冬養生4大重點 進補加健脾

四季當中,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就是各自季節的頂峰,而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就是四季的開始。“立”和“至”共八節,凡是“節”都不容易通過,氣機變化明顯,很多人容易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發病或病情加重。

【起居】宜早臥晚起
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雲:“冬三月,此謂閉藏。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,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腎,春爲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

所以立冬的養生總要順應冬藏的特點,要早臥晚起,去寒就溫,如果立冬後,不重視藏精,比如熬夜、縱欲、焦慮等,就容易出現如汗多、面紅如妝、發熱等不適,這在中醫叫做“陽氣不收”和“相火外浮”,俗稱“上火”。如冬天陽氣不能潛藏,則到了來年春天,奉生者少,或出現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”。

進入立冬節氣後,天氣漸冷,寒氣漸盛,這一點要特別針對家中老人,因爲寒邪不僅可以誘發感冒、咳嗽,進一步侵入,還可以造成瘀血血栓,形成肺栓塞、心梗、腦梗等危及老年人生命。所以,特別對于老年人的養生,冬季還要照顧到心髒及心腦血管的養護。最好的養護辦法就是防寒保暖。

【飲食】健益脾胃是進補關鍵

《遵生八箋·冬季攝生消息論》中指出,“冬月腎水味鹹,恐水克火,心受病耳,故宜養心。冬月陽氣在內,陰氣在外,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。”早晨可服生姜紅糖水禦寒,晚上吃些清淡的粥菜,以平和心氣,不可多食炙煿之肉、面,防止熱氣上湧,幹擾睡眠。

人們有在立冬節氣進補的習慣,但不可盲目進補,最好根據個人體質的寒熱虛實而定如何進補,但有一個原則很關鍵,就是健益脾胃,中醫認爲“脾胃爲後天之本”,爲了防止冬季進補的“虛不受補”,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作爲“引補”,如淮山芡實瘦肉湯等,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。

立冬後,天氣日漸寒冷,對于手足冰涼、怕冷、腰酸、畏寒等陽氣虛損體質的人群,應多吃溫陽補益的食物,如狗肉、羊肉牛肉雞肉鹿肉、蝦、海參鳝魚韭菜枸杞核桃仁等。傳統的當歸生姜羊肉湯就是一個很好的溫補之品,但也要注意適度,不可過補,否則過猶不及!

【情志】安靜祥和

《黃帝內經》雲:“冬三月……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”,故立冬節氣後在情緒上,要保持安靜的情緒,防止冬季日照短導致的抑郁或煩躁易怒。情緒緊張和過度興奮,均不利于陽氣的潛藏。

【運動】護好八個寒冷敏感部位

立冬後的運動,需要遵循《黃帝內經》所言“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……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”。所以冬季,除了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,如慢跑、騎自行車、打太極拳等,我們還要注意防寒保暖、勞逸結合。室內不適宜開暖氣太高溫度,室內外的溫度不宜相差過大,對身體一些對寒冷特別敏感的部位,如膝關節、頭頸部、肩背部等八虛之室應當注意保暖。

立冬,“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”,《黃帝內經》雲:“冬三月,此謂閉藏,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己有得,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。”故人體需順天地之勢潛藏陽氣而養生。

重要提示:

本文來自網友分享,我們無法對內容的真實性/準確性進行判斷,有關醫學、養生方面的內容請讀者小心甄別。如果有健康、疾病方面的問題,請去正規醫院就診並聽從醫生醫囑,千萬不要胡亂吃東西。珍愛生命,科學養生。

相關標簽:健脾

做菜菜家常菜譜來自網友免費分享,本站不以任何形式將圖片、菜譜烹飪製作流程等作商業用途;如圖片或文字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點這裏告知我們,我們核實後將刪除侵權內容。

©做菜菜菜譜 ZuoCaiCai.COM